1. 首页 > 智能交通

地磁传感器精测大桥车流量 地磁传感器精度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3-28
摘要:中国科研人员攻克了地磁传感器所存在的信号不稳定、覆盖区域小、能耗大等技术缺陷,并取得8项专利,极大地促进了智能交通的建设。,地磁传感器精测大桥车流量 地磁传感器精度

 

  中国科研人员攻克了地磁传感器所存在的信号不稳定、覆盖区域小、能耗大等技术缺陷,并取得8项专利,极大地促进了智能交通的建设。

 

  武汉交管部门每周都会公开过江(湖)车流量数据。上周起,长江大桥过江车流量由以往的人工计数改为地磁传感计数。此前,为迎接“汉马”整修桥面时,上桥处地面配置了7个地磁传感器。昨日,长江日报记者从交管部门获悉,这种地磁传感装置正进一步应用于我市智能交通体系建设。

  据了解,这种地磁传感装置是武汉本土科研企业恒达聪明城市交通研发有限企业的专利产品,除长江大桥外,已在东湖隧道、楚河汉街等多个路段配置运用,逐步替代传统的线圈,可有效实时探测车流量、车速,自动优化调整路口红绿灯配时等。

  武汉智能交通体系的信息捕捉,由传感线圈、高清摄像头、地磁传感器、GPS定位信息等多个体系完成。由于城市建设施工,最早成为智能交通体系的线圈被大量破坏,运用率日渐下降,高清摄像头、GPS定位信息、地磁传感设施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

  东湖隧道建成后,隧道地面上每隔500米配置了壹个地磁传感器,用于采集交通参数,除了精确记录车流量,还能对每辆车进行测速,实时获取车速更快路段等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回交管部门指挥中心。

  此前,地磁传感器存在信号不稳定、覆盖区域小、能耗大等缺陷。武汉恒达企业科研人员攻克了这三大技术瓶颈,取得8项专利,生产出新一代地磁传感器。

  该企业技术总监说明,现在应用于武汉智能交通体系的地磁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准确率达99%,可通过300米内的交换机传输数据,埋入地下后能保持5年以上不更换电池,并实现和红绿灯控制机协同,真正实现红绿灯智能化。

  目前,地磁传感器在楚河汉街、金银湖地区等全市100多个路口应用于交通数据采集、协助交通诱导等智能交通领域,还被应用于导航软件,以进步在路况、停车位公开方面的准确度和实时性。

(转载)